您好,欢迎来到广西墙体材料协会
政策文件
政策法规
两会:王启成代表“新茅屋”提倡村镇建筑材料革新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0-03-12 09:04:00 | 355 次浏览 | 分享到: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市规划局副局长王启成提出建议,在村镇建设中,应该大力提倡建筑材料革新,推广使用就地取材、可以循环利用的材料。他还把用这种材料建筑的房屋叫“新茅屋”,并概括了6个设计理念:“建材革新”、“大生态建筑”、“可再生能源”、“新型抗震体系”、“地域特色”、“统筹城乡发展”。

王启成说,“新茅屋”的核心概念是建材革新,提倡在村镇建筑中拒绝或少用高能耗、高污染的水泥,推广利用木、草、石等就地取材的生态环保材料,把大量的稻草等植物秸秆加工成防火、防风、防腐、保温隔热的大型屋面板和墙板,替代大量使用高耗能、高污染的粘土制品、水泥制品。可就地取材、节能环保,可再生、可还田、可持续。

“新茅屋”是小建筑,大课题。现在,温室效应已成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建筑师责无旁贷。“新茅屋”设计意在全球推广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大生态”理念,通过新型稻草板、木、石等生态建筑材料的广泛利用,力促林木产业大发展,在城乡大造经济林、丰产林,实现林木生产与建材需求的动态平衡,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回收固化为生物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改善全球的气候恶化。二氧化碳固化为生物能储存于植物中,进而可将生物能方便地转化为电、酒精、沼气等清洁能源。这是太阳与植物光合作用的结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王启成说,“新茅屋”还具有新型抗震特性。5·12地震警示中国村镇建筑材料和建筑抗震体系必须反思与创新,“新茅屋”设计以新的“草木结构”替代盛行的砖石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可以减少地震时的伤亡,更符合科学发展要求。“新茅屋”利用本土资源,融山、水、石、草、木于一体,富有地域特色;在建筑装饰中可以采用和传承民间工艺,如石雕、木艺、编织、布艺等;挖掘、保护、弘扬民俗文化,形成浓郁的地方建筑特色。这种完全迥异于城市水泥森林的建筑,必然被追求纯朴自然回归风尚的现代人所欣赏、成为新的旅游项目。“新茅屋”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推广这种建筑可以发展保护中国村镇建筑文化、促进村镇建材产业发展、推动林业产业化。“新茅屋”将成为村镇建设新的增长点,发展农村可再生新能源,构筑“大生态建筑环境”、创建高品质农村生态旅游新格局,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王启成说,建筑物都有使用寿命,传统的砖混建筑拆掉后是建筑垃圾,污染占用宝贵的环境资源,而“新茅屋”拆掉后,材料都可以还田了,重新回到大自然中,形成新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