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墙体材料”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的墙体材料粘土实心砖而提出的,是我国在墙体材料改革时期出现的专用名称。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具有符合建筑功能要求的技术性能,如轻质、高强、保温、隔热等;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造价适中、节能、节土、利废、有利于环境保护等。目前按产品形式主要分为砖类、砌块类、板材类,通常用于建筑结构的承重部分或框架结构、多层和高层建筑的隔墙及围护部位,或用于建筑的隔热保温内外墙。
为了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发[2005]33号)文件精神,保障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及建筑节能总方针的实现,2009年第二季度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对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目前,主要针对新型墙体材料中砖类和砌块类在建筑使用量较大的节能型和以前问题较多的四种产品,抽查了北京、天津、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贵州共14个省、市的110家企业的110个产品。经检验和综合判定,合格产品数为9 0个,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1.8%,抽查结果合格率(加权)为93.9%,出现1例放射性核素限量超标现象。抽查依据的检验标准分别为GB13544-2000《烧结多孔砖》、JC943-2004《混凝土多孔砖》、GB1354 5 -20 03《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GB11968-2006《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GB6566-2001《放射性核素限量》,主要检验项目有导热系数、体积密度、孔洞率及孔洞结构、强度等级、抗冻、石灰爆裂、泛霜、吸水率、干缩率、放射性核素限量、最小外壁厚和最小肋厚等。本次抽查企业中既有重点骨干企业,又有中小型企业,分别涉及到了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抽查结果基本代表了目前我国砖类和砌块类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节能指标状况和质量状况。
抽查结果表明,今年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质量与去年总体基本持平,并略有上升,如本次抽查合格率为81.8%,比2008年二季度上升了1.8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抽查合格率较高,分别为88.5%、87.5%,其中,外资、联营、私营性质和有限责任公司性质的大型企业抽查合格率为100%和87.0%;小型企业抽查合格率较低,为77.9%,其中国有、集体、有限责任公司性质的小型企业抽查合格率分别为33.3%、66.7%、76.7%。其中,历次抽查问题较多的混凝土多孔砖——这种普及型的砖类仍是本次抽查问题较多的产品,抽查合格率仅为73.9%;能够达到50%节能指标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品抽查合格率为87.2%,较往年质量状况有所好转,但抽查中其强度等级、抗冻性能、密度等级这些涉及产品寿命、耐久性、节能性的关键指标仍有超标现象,应引起各方足够重视。此次抽查结果反映出在我国节能型产品使用量逐年扩大的情况下,企业的基本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特别是节能及耐久性、关键性能和利废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次抽查中较好的方面有:新型墙体材料行业适应目前建筑节能形势需要,行业整合步伐加快,市场营销的主动性大为提高,部分龙头企业主动或协同当地墙改管理部门、建筑设计院所编制当地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技术规程、应用图集等,细化了同建筑应用部门衔接环节,给当地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推广应用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本次抽查中发现,不合格产品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质量问题:
1.强度等级和耐久性能不过关。本次抽查20家不合格企业中有13家(砖类9家、砌块类4家)产品强度等级和耐久性能等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判为不合格。个别产品强度等级项目实测最小值仅为相应新型墙体材料标准要求指标值的2/3,抗冻性和石灰爆裂项目出现试样分层、脱皮和断裂,干燥收缩率项目超标约30%,此类产品缺陷属A类严重缺陷项目,会使得砌体达不到预定的强度,且抵抗自然界环境风化性能较差,对建筑工程而言等于埋下了严重质量隐患,将导致建筑物严重损毁。 2.节能性技术指标不达标。本次抽查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其节能效果是目前仅能达到国家规范要求50%和30%节能指标的产品。就这两类节能产品,本次抽查的20家不合格企业中,有11家(砖类6家、砌块类5家)产品孔洞率、密度等级等反映产品节能性技术指标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判为不合格。其中个别产品孔洞率项目实测值仅为相应标准规定值的2/3,干密度实测值超标约19%,此类产品缺陷对新型墙体材料属A类极严重缺陷项目。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首先是所用建筑材料的节能,主要材料节能性不达标,对节能建筑应用方面的影响一是拆除另选材料,二是大量增加成本进行外墙外保温处理,这不但加重了我国建筑节能的成本,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总体方针。 3.出现1例放射性核素限量超标现象。放射性核素限量指标将直接影响人身健康安全,这类指标缺陷对人身健康安全危害极大,不能用于建筑物主体结构。因此在新型墙体材料行业提倡利用工业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同时,必须要加强原材料选择把关。
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质量相关资料
产品常识 砖类和砌块类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在主要性能要求上应满足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砌筑成墙体后具有一定的砌体强度的强度等级要求;二是应满足建筑物空间围护作用的隔热保温、隔声吸音、减轻自重负荷和节能省土等方面要求的体积密度、孔洞率及孔型结构和导热系数要求;三是为了满足建筑物耐久性能的冻融、石灰爆裂、泛霜、吸水率、相对含水率、干缩率或干燥收缩值、抗渗性、碳化系数和软化系数等理化性能要求;四是为了满足建筑设计、施工以及建筑物美观方面的尺寸允许偏差和产品外观要求;五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放射性核素限量要求。具体到本次抽查方案中的砖和砌块四种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检测依据的标准和检验项目名称为:1.烧结多孔砖:GB13544-2000《烧结多孔砖》,强度等级、孔型孔洞率及其排列、抗风化性能、泛霜、石灰爆裂、放射性;2.混凝土多孔砖:JC943-2004《混凝土多孔砖》,最小外壁厚和最小肋厚、强度等级、孔洞排列、干燥收缩率、抗冻性、放射性;3.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GB13545-2003《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强度等级、孔洞排列及其结构、密度等级、吸水率、泛 霜、石灰爆裂、抗风化性能、放射性;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11968-2006《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级别、密度级别、干燥收缩值、抗冻性、导热系数、放射性。
具体指标含义及要求:
1.最小外壁厚和最小肋厚 指产品规格结构尺寸要求。混凝土多孔砖产品行业标准要求最小外壁厚不应小于15mm,最小肋厚不应小于10mm。该指标主要是为了保证产品使用后二次装修打钉、开孔时有足够承受力。 2.强度等级(强度级别) 指产品的抗压强度。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为10块试件的抗压强度。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是分别在5块产品的中间部分各切取3块100mm见方的立方体,共5组15块试件的抗压强度。将抗压强度实测值计算、平均与相应标准比较,平均值、最小值等均达到或超过该等级要求,即该实测等级合格。现行标准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最低MU10级,即通常意义上讲平均值要超过10Mpa。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及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指标与体积密度等级挂钩,即不同体积密度有不同强度等级指标。该指标是材料最基本的性能指标,不合格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对砖类这种承重作用的材料,将威胁到人身与财产安全。 3.孔型孔洞率及其排列(孔洞排列、孔洞排列及其结构) 为提高隔热、保温性能,砖类材料成型时有人为制造的不同形状排列的孔洞,砌筑后形成相对密闭的空气夹层来提高热工性能,孔洞所占整个产品体积的百分率即为孔洞率,孔洞的形状及布置排数即为孔型及其排列。生产过程中,经过详细计算的孔洞排列已定,制造孔洞的芯头模具磨损就成为孔洞率逐渐减小的最主要原因。现行标准规定:烧结多孔砖孔洞率不低于25%,混凝土多孔砖孔洞率不低于30%,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不低于40%。孔洞率指标不合格的危害除了影响产品的热工性能外,还对烧结制品大幅增加单位烧成所需的煤耗。 4.密度等级 同人为制造明显孔洞的道理相同,有的材料通过制造工艺在材料形成本身多微孔或细蜂窝状细小孔洞来显著提高保温性能,此时衡量单位体积所具有的重量大小(即体积密度)就成为比较细微孔多少的标志,重量越轻,细微孔越多,保温性能越好。现行标准规定: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密度等级分为800、900、1000、1100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分B03~B08级,而且为了体积指标的合理性,密度等级与强度等级挂钩,即密度等级越大,要求的强度也就越高。 5.吸水率 该指标是衡量材料结构紧凑、致密性的简易指标,指材料在一定吸收水分的条件下,所吸收水分重量占材料本身重量的比例。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现行标准中的吸水率以5块试样在3小时沸煮条件下吸水率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合格品等级根据产品主要条件不同依次不能超过20.0%或24.0%。 6.泛霜 对于烧结粘土制品在吸收水分后逐渐干燥的过程中会将制品内部可溶性盐成份的物质带至制品表面,形成的现象俗称“泛白”或“泛碱”,这就是烧结粘土制品的泛霜现象。现行标准规定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合格品等级的产品不允许出现严重泛霜。泛霜现象的危害是造成制品表面掉屑、粉化,影响产品的耐久性能。 7.石灰爆裂 烧结制品中石灰石颗粒遇水体积膨胀将制品表面或边角“炸开”的现象,就称为石灰爆裂。现行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标准中石灰爆裂的鉴别是:将一组5块试样在蒸煮箱中的蒸汽环境下人为制造成石灰爆裂的条件,然后将产生爆裂的点数和面积进行计数再判定,两种产品的技术指标要求均为:a)最大破坏尺寸大于2mm且小于等于15mm的爆裂区域,每组试样不得多于15处,其中大于10mm的不得多于7处;b)不允许出现最大破坏尺寸大于15mm的爆裂区域。出现这种产品缺陷的危害是影响产品外观和墙面粉刷,程度不严重时会间接影响耐久性能,程度严重时直接影响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8.干燥收缩率(干燥收缩值) 指将试件泡水一定时间(接近饱水)后取出置于干燥试验环境中干燥至尺寸或质量变化量很小,饱水后至干燥完成之间试件尺寸收缩变化的绝对值占干燥试件长度本身的比率,这是衡量材料吸水至脱水干燥过程尺寸收缩变化这一物理性能的基本性能指标,也反映了墙体材料砌筑成墙体后引起墙体开裂的直接倾向性。现行标准规定,混凝土多孔砖干燥收缩率不应大于0.045%,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快速法测定干燥收缩值不应大于0.08mm/m。 9.抗风化性能(抗冻性) 这是综合反映产品抵抗自然界风霜雨雪尤其是冬季温度变化引起材料性能下降的指标。该指标是一个反映产品耐久性寿命方面的综合指标,最常规的试验手段是进行冻融循环试验,经过试验前后的试样外观、质量、强度对比判定是否合格,该指标不合格的危害是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现行标准规定,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冻融试验后每块砖样不允许出现裂纹、分层、掉皮、缺棱掉角现象;混凝土多孔砖冻融循环试验后质量损失不应超过5%,强度损失不应超过25%;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冻融试验后质量损失不应超过5%,冻后强度平均值不应低于同等级强度的最小值。 10.导热系数 该指标是直接衡量产品保温性能的指标,指一定条件下,材料传递热量的大小,导热系数越小,保温性能愈好。通常情况下,材料含水率和密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现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标准规定,干密度等级不同,导热系数的要求不同。如最常用的B06级合格品,干密度不应超过625kg/m3,其导热系数不应超过0.16W/m·K。导热系数指标是反映产品节能性最直接的指标,该指标不合格的危害就是产品失去节能性产品本身 应具有的意义,产品就混同为一般产品。 11.放射性 放射性物质能够引起人体内脏受损致病甚至不明原因死亡,近些年的报道见多,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参照国际惯例将包括放射性、甲醛释放量、胶粉剂中的苯等10项有害物质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以保障居住环境与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现行放射性国家标准代号及名称为:GB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它规定了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镭、钍、钾元素的限量,表达式分别为内照射指数IRa和外照射指数Iγ。对于本次抽查的具体产品: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混凝土多孔砖的内照射指数不应超过1.0,外照射指数不应超过1.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内照射指数和外照射指数同时不超过1.0时,就认为这几种新型墙体材料的使用对人体健康是无害的。
正确选购、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新型墙体材料目前主要有砖(含多孔)类、砌块类、板材类,涉及的产品品种有20余种,而且采用的主要原材料多样,各种产品本身的优缺点不一。为此,如何正确选购、使用新型墙体 材料,专家建议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选购 1.根据建筑设计部门的设计或图集中的技术要求,如强度等级、体积密度、材性等选定产品类别,个别特殊要求的,如强调收缩值、保温性能,涉及到调整产品档次的则需要提前订购,要充分考虑到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生产周期较长,调整工艺配方略慢的特点。 2.尽量选购当地大、中型生产企业的产品。 3.要求生产企业提供正规检验报告和产品说明书来甄选。最好由相应资质专业质检机构出具的全项检验报告和设计图纸及图集强调检验项目的最近委托检验报告共同来考量,由用户直接采样送检或委托相应资质专业质检机构出具抽检形式的检验报告是最直接的首选。 二、使用 1.按照产品说明书和建设部推荐使用的新技术正确施工。因为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区别于传统墙材产品,为了更好地发挥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特性,在新产品研发和使用环节上有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如专用砂浆、辅料、粘结料、表面处理剂及砌筑方法等,这些配套技术在使用图集上不一定尽现。如果仍旧按照惯例笼而统之使用,再出现使用中的质量问题如墙面开裂、隔热保温性能不够等,又将陷入新一轮的质量纠纷之中。 2.实际施工使用中发现的如尺寸模数、孔型孔洞、榫头榫槽接缝等问题,应及时照会生产供货方,沟通协调,能有利于问题尽快解决。 3.对进入工地现场的材料委托监理按照要求批量检验验收,确保进场材料前后如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