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贺州市充分发挥国家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的优势,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国家、自治区的决策部署,以既有建筑存量项目装配式装修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本地装配式装修产品,积极推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发展路径
一是强化政府推动。贺州市先后出台《贺州市加快装配式建筑产业东融三年行动方案》《贺州市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分级分类发展目标、实施路径、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和产业培育等举措,加快构建装配式建筑发展新格局。二是强化培训教育。通过举办相关装配式建筑政策和技术标准业务培训班,采用远程教学、AI模拟演示、项目实践等多种方式,近年来累计培训产业人才1000多人次,夯实了产业工人在装配式和智能建造领域的理论知识与实操基础。2024年广西利升石业有限公司被评为首批广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示范企业及装配式装修试点企业;企业职工代表罗阳林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三是强化市场外拓。贺州市企业在大湾区等地承揽装配式混凝土项目26个约9.6万m3,承揽装配式全装修集成墙板项目120多个约353万㎡。近三年,全市累计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约126万㎡,占新增建筑面积约11.8%,年占比连续五年在全区排名前列。
二、强化技术体系创新,推动研发设计升级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叠加效应”和“乘数效应”。一是加大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支持力度。贺州市积极争取上级装配式建筑发展各类补助研发资金累计1.28亿元,助力重点院校及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2024年贺州市共获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新技术授权专利11个、课题研究6项,QC工法1项,持续促进贺州市PC结构的推广应用。二是因地制宜参与地方标准编制。由贺州学院参编、联合企业主编的广西地方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通孔灌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创新设计与工程技术》已颁布实施;主编教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获2024年广西普通本科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贺州学院参编、联合企业主编的广西 贺州学院主编《装配式混凝土
地方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结构创新设计与工程技术》
三是构建政校企联动模式。发挥科研集群效应,巩固科技创新成果。组织贺州学院联合广西区内高校及建筑科学研究、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及优势企业成立中国-东盟技术创新学院,不断提升贺州市装配式技术在广西及东盟国家的技术合作及工程应用前景。目前,贺州学院成为住建部全屋智能重点实验室广西研究中心共建单位,获批成立城市更新绿色低碳建造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绿色低碳与数字建造实验教学中心也获立项建设,将持续助推贺州市装配式建筑研发和智能建造建设水平提升,引领产业技术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三、发挥产业优势,巩固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推进建筑全装修。作为广西区装配式装修集成装饰的主要生产基地,贺州市近三年全装修大板岗石、窗台石、洗手台等产能560万㎡,装饰石材3.9万吨,全装修集成墙板353万㎡。广西利升石业有限公司先后获评广西“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级绿色工厂”,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外客户认可。二是大力推广本地装配式装修产品。借助大湾区城中村改造机遇,积极推广本地装配式装修产品,贺州市指导4家企业与高校开展既有建筑更新改造提质增效的研究与实践,并将产品列入大湾区城中村改造采购产品目录。贺州隆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集成墙板发挥可拆卸、易维修等绿色建材优势,广泛应用于酒店、学校、医院、商品房等包括大湾区在内的120多个省内外项目,目前每个月出口大概6-8个集装箱柜,海外市场持续拓展。三是推动企业获批入库。贺州市2家企业获批进入广西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PC构件、全装修石材已登记入库,企业将优先获得政府部门相关政策扶持。
贺州隆源新材料有限公司装修集成墙板产品展示
贺州隆源新材料有限公司装修集成墙板实景
近年来,贺州市在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下一步,贺州市将继续在自治区住建厅的精心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求变,锚定工作任务,强化对粤港澳大湾区及东盟的装配式建筑产品输出,提升龙头企业在大湾区的市场竞争力,为贺州市能耗双减、碳中和及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贺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丘燕群 陈明媛 陈欢)